为何要传福音?
主耶稣曾讲述一棵主人期待多年但未结果子的树。主人说,若树不结果子,就应当砍下丢弃。不结果子的树不配白占地土、不配享受恩典,它只是虚度生命。
那么,主在我们生命中所要求的“果子”是什么?主耶稣给了我们两个命令:第一,是对信徒之间的命令:“你们若彼此相爱,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。”第二,“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,使万民作我的门徒。”首先是彼此相爱,之后你们要传扬福音,彰显神对世人的爱。我们活着不可以只被动地领受恩典而不成为别人的祝福。我们必须结出永恒的果子荣耀神。
然而,我们自己绝对没有能力遵行。没有人能真正爱神,除非先认识神怎样爱他。使徒约翰说:“我们爱,因为神先爱我们。”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苦成为一种有约束力的认识,催逼我们不能不以爱来回应祂的爱。当我们领悟神的爱,我们就能体会祂在十架上为我们受苦的大爱。我们深受感动,以爱来回应。
那么,为什么要传福音?
一、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
传福音的原动力是上帝的旨意。约翰·加尔文曾说:“除了上帝自己,没有任何事物比上帝的旨意更大。”在祂伟大旨意之中,包括创造、救赎、启示—其中最大的旨意之一就是:“到普天下去传扬福音。”
六十多年前,有一位传道人在印尼加里曼丹宣教。因气候炎热,他戴着宽边农夫帽,右手拿圣经,左手与口袋里满满数百张福音单张。他一城接一城,一乡接一乡,宣讲基督,领人祷告。每当停留在一个地方传福音一两周之后,他并没回家,而是继续前往另一个城乡。继续走,继续传,一直走到最后一个城:天国。
我于1966年到加里曼丹,第一次听到这故事,深受感动。他是那种只知“往前走”而不知“回头路”的人。当福音单张发完了,他就大声呼喊:“上帝爱你!”然后消失在丛林深处。也许他已殉道,也许被土人吃掉,没人知道。但人们说:“我们知道他往哪里去,却不知他什么时候回来。”这就是福音的精神。
二、因为这是耶稣基督的命令
主耶稣说:“你们要往普天下去!”二十个世纪以来,有多少人沉溺享乐,只有极少数人委身于传福音?在大使命之前,有基督的宝血流出;在大使命之后,有殉道者流的血。耶德逊(Adoniram Judson)到缅甸,诺门森(Ludwig Nommensen)到苏门答腊,戴德生(Hudson Taylor)到中国,布莱纳(David Brainerd)到美国,莫法特(Robert Moffat)与李文斯顿(David Livingstone)到非洲。他们都遵行主的命令,为福音劳苦、忠心至死。
1965年前,有一个名为红海差会(Red Sea Mission)的宣教机构,进入沙特阿拉伯与埃及等最严格的伊斯兰教地区。传福音十年,只有两人归信主。隔天晚上两人便被砍头。但福音仍然继续被传扬。我于1967年听见这见证,深受感动。
当我第一次读《约翰福音》第十二章,我起初不明白,父神怎么会尊重人?一切的尊崇岂不都应该归于上帝和羔羊吗?但主耶稣说:“若有人服事我,我父必尊重他。”所以凡为主福音忠心至死的,必蒙天父尊重。
三、因为十架的爱激励我们
使徒保罗说:“原来基督的爱激励(constrains)我们。”中文翻译为“激励”,原文的意思不只是激励。Constrains的含义更强烈:催逼,内心有不可抗拒的力量。基督的爱催逼我们,使我们非传扬祂不可。这爱绝不虚假,所以不能拖延,也不能被自我所胜。在那时刻,我们就当立即行动。
归正神学不仅攸关个人得救的问题。我们必须带领全世界(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科技等等)归回上帝。归正神学包含文化使命与福音使命。例如摩西对法老说话,但以理在巴比伦王宫坚守信仰。神给你更大的恩赐,是为了让你承担更大的使命。因为“基督的爱催逼我、激励我,使我做神要我做的。”
四、因为世人的需要
这也是传福音的反合性。最需要福音的人,反而自以为不需要。正如保罗在夜间所看见的异象,有一个马其顿人呼求:“请你过到我们这里来帮助我们!”但当保罗真的前往马其顿的腓立比与以弗所,却遭遇拒绝与迫害。第二天,他便被关入监牢。不论如何,人总需要福音。因此,使人产生饥渴慕义的心,并且使人醒悟、回到神面前,是非常困难的任务。因此,不论世人的回应如何,是拒绝或是接受,因为他们需要福音,所以我们就必须传福音。
五、因为亏欠感
使徒保罗说:“无论是希利尼人、化外人、聪明人、愚拙人,我都欠他们的债。”这种亏欠感不是虚伪的。慕迪(D. L. Moody)有一次夜里无法入睡,只因那天还未向任何人传福音。他便出门,遇见一个醉汉,便向他传福音,之后回家才能入睡。今天还有像他这样的人吗?若有,会是你吗?
从遵行神的旨意,到顺服神的命令;从被主的爱所感动和激励,觉悟人灵魂对福音的迫切需要,并被亏欠感所催逼;这些因素应当推动基督徒持续不断地努力传扬福音。
唐崇荣 牧师